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党校分校于10月15日组织开展第二十二期入党积极分子培训观影活动。学院研究生党支部书记及支委会成员、本科生党支部书记及支委会成员、组织员,第二十二期入党积极分子50余人集体观看了爱国主义影片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。
电影《志愿军:浴血和平》为《志愿军》三部曲终章,聚焦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后“边打边谈”的作战历程,涵盖上甘岭战役、金城战役等战场前线血火交锋与谈判桌上的外交博弈,经过158次大会、733次小会及5次中断,历时747天打破世界军事史上最长停战谈判纪录,搏来了期盼已久的和平。影片见证了一个个无名英雄,为捍卫和平作出的重大牺牲,进一步凝聚情感,以富有仪式感和厚度的视听语言,完成对英雄念想的回应,触达人心激发共鸣。

观影结束后,同志们深受触动,纷纷分享了观影感悟。
研究生党支部组织委员苟辉:影片让家国大义扎根于每个战士最具体的个人情感之中,这些朴素的个人理想,共同汇聚成“保家卫国”的钢铁洪流。当他们为守护身后每一盏灯火而冲锋时,个人的生命价值便在国家的集体记忆中获得了永恒。今日我辈机械研究生,当以所学为基石,以匠心为注脚,将他们誓死捍卫的和平,锻造成一个更不可侵犯的未来。
研究生党支部纪检委员王兆伟:影片讲述了先辈们以血肉之躯铸就世界和平的沉重命题,深刻强调了世界和平背后的新中国前辈们的努力。生在和平年代,我身为农业机械化硕士研究生,应深入思考如何实现机械促进农业增产提效,为祖国的和平发展提供强大的后援补给。
机械2024级研究生王书祺:在新时代,虽然远离了战火纷飞,但抗美援朝精神依然熠熠生辉。我们应当铭记历史,珍惜和平,以先辈们为榜样,作为机械专业研究生,我深知科技能强国,今后我会在科研中努力钻研,像志愿军一样迎难而上,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奋斗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机械2025级研究生那孜:志愿军战士怀着对家人的牵挂,在战场以血肉之躯守护家国。冰雪里的冲锋、炮火中的坚守,让我读懂“责任”的重量。往后我会以他们的坚毅直面学业难题,不惧挫折;生活中主动投身志愿服务、关注社会发展,将个人成长与家国需要相连,努力做能为祖国添力的人。
农业智能装备工程2023级本科生郑惠:志愿军战士在枪林弹雨中无畏冲锋、守护家国的壮举,让我心潮澎湃。作为机械学子,我会以他们为榜样,在机械原理推导、零件建模等学习中打磨精准能力,也会将专业所学与国家装备发展需求结合,盼未来能用机械力量为国防等领域助力,传承志愿军精神。
农业智能装备工程2023级本科生梁书源:继承先烈遗志,在和平年代意味着在自己的岗位上恪尽职守、奋发有为。于我而言,就是扎实学好专业知识,未来在机械工程等领域攻坚克难,将个人学业追求融入国家“制造强国”的战略需求。通过观看影片,让我入党的信念更为坚定。我渴望成为这个光荣集体的一员,不是为了荣耀,而是为了继承那份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与使命,在新时代的征程上,用奋斗与实干践行青春的誓言。
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2024级本科生张学成:影片让观众透过志愿军战士的身影触摸保家卫国的热血征程,那些默契的战术配合、坚毅的战斗意志,不仅是抗美援朝的精神丰碑,更藏着“胜利并非偶然,而是源于极致担当”的深刻启示。这对我们机械学子意义非凡:我们要以军工制造的严苛标准要求自己,在机械设计等领域锤炼扎实本领,突破技术壁垒,把个人学业追求融入民族工业振兴的大潮,放在产业报国与自我成长的交汇点,锚定新时代机械人的价值坐标。
农业智能装备工程2024级本科生吕硕:战士们用简陋装备对抗强敌的坚韧震撼我心。身为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的学生,我深知科技强军的意义。前辈以血肉筑防线,我辈当以专业为刃,深耕机械设计、动力研发,把报国志融入图纸与实验,用过硬本领为国防和工业发展蓄力,以行动践行入党初心。
农业智能装备工程2024级本科生左俊伯:面对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帝国主义武装力量,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钢铁长城,为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付出巨大牺牲。作为新时代青年,我要学习他们的坚定信念和无畏勇气,这对我们广大机械学子尤为珍贵,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和平,在以后的学习中将每个零件灌注工匠精神,不畏艰难,勇于担当,用实际行动传承和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,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属于机械学子的力量。
来源: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
撰稿人:李雅奇
责任编辑:潘澜澜
审核发布:张 力